政务机器人
微信
微博
| 我的收藏 | 无障碍版本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东湖区政府
号: /201712-00038 信息分类: 工作计划
发布机构: 东湖区政府 生成日期: 2011-02-21
称: 2011年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保护视力色:
字体:[    ]

(2011年1月12日在东湖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郭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科教文卫中心区、和谐诚信文明区”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开放强区、三产富区”主战略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核心战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战胜冰冻雨雪和洪涝灾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区“十二五”时期的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我区先后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先进区”等国家级荣誉85项、省级荣誉185项。

一、紧扣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高度。“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等指标年均递增13.47%、18.01%、43.94%、21.16%、14.72%、14.19%、11.02%。全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83.9%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95%。都市商贸更显活跃。出台《东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东湖区商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引导江中紫金城、蓝天碧水购物广场等新兴商业圈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调整优化叠山路等3条商业街业态,大力举办东湖春天购物节、金秋经贸月等一系列商贸活动,推动了东湖商贸的新一轮繁荣。对外开放更显活力。成功引进沃尔玛、中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奥森科技、赛络科技等一批服务外包项目,全省首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全省首家港资银行——大新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江西总部。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捷信小额贷款公司。我区被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省级基地。楼宇总部更显效应。出台《东湖区楼宇经济指导性规划》,智通广场、金涛国际花园等一批商业楼宇加快建设,筑城·奥斯卡、西格玛等一批商务楼宇相继开业,楼宇总部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区共引进450家企业入驻楼宇,新增楼宇商业面积18万平方米,商业楼宇总面积突破60万平方米。飞地经济更添后劲。成功建立东湖(安义)、东湖(桑海)工业园,引进金凤凰建材生产基地等一批工业项目并开工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

二、致力环境塑造,繁荣东湖再展新风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顺利推进滨江规划路网建设,打造了豫章路等文明街巷,完成了八一大道、胜利路等21条道路沿街立面美化亮化;高标准建设方志敏广场,高品质完成八一公园改造。生态环境日臻优美。大力实施“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蛟溪岛绿化苗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景观亮化美化和东南北三湖水质维护等各项环境提升工程,全区新增绿地16.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29.3%。旧城改造日趋加速。完成D级危房解危6150平方米,顺利实施阳明东路下穿隧道、洪都大桥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拆迁安置工作,拆迁总面积达25.3万平方米。管理效能日益提升。在全市老城区率先实施“数字城管”,实现城市动态管理。在全市率先对全区83个公厕实行免费开放,加大“城中村”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对全区17个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市容市貌焕发新颜。社区建设日益强化。在全省率先建立“12343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圆满完成第七届社区(村)委会换届选举。新建、改扩建3000多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兴建一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出台《东湖区社区用房建设使用和管理办法》、《东湖区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社区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三、突出改善民生,居民生活更上新水平。五年来,共投入资金5亿余元,强力推进300余项民生工程。民生质量加速改善。高标准建设东湖区劳动保障分中心,在全国率先开通“就业直通车”,成功试点花园角“自主创业一条街”;通过招聘大学生为社区干部、购买公益性岗位等举措,着力解决大学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问题,实现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五年来,共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万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高品质建设阳明学校、南京路小学、豫章小学(二部)等一批新校,改扩建光明学校、东湖小学、青少年宫等一批学校。实施“名校放大”工程,先后撤并继红小学等5所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为全国先进。在全省率先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并基本实现全覆盖,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成功做好甲型H1N1等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充分整合民政、医疗、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各类救助资源,搭建区、街、社区三级社会救助管理平台,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及各类补贴7291.7万元,进行医疗救助3000余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786.7万元。推行爱心门铃、春风牵手卡、居家养老服务券和“平安铃”等特色服务,投资500余万元改扩建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3个街道实行社区食堂试点,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积极做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申购审核,新增廉租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1401户、中签经济适用房6585户。社会事业大放异彩。建成全国消防教育先进基地、全省首个防震减灾教育示范基地——东湖区科普安全宣教中心。成功打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东湖区支中心和10个“基层服务点”,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创建了2个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基层计生工作网络不断健全,“东湖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广丰工作站”等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品牌彰显,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全省领先。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建立全市首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平安街道覆盖率达100%。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区、街、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因企制宜,平稳完成9家区属企业改制,高票通过国有商贸企业改革方案。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消防、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全区大局保持稳定。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统计局统计口径调整并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对全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入基数进行了调整。按同口径计算,2010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27亿元,分别增长11%、35.11%;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70万美元、内资15.1亿元,分别增长19.3%、28.43%、19.07%。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20.42亿元,增长36.5%,增速创东湖近10年历史新高;一般预算收入4.63亿元,增长21.1%,圆满完成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创新机制激活力,经济发展不断提速。狠抓项目建设。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青山湖西岸片区开发作为“南昌都市生态经济发展基地”列入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东湖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健全项目调度机制,强力推进滕王阁景区二期工程建设拆迁等市“百大重点项目”和智通广场等区重点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出台《东湖区经济大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及补充规定,将经济发展与财税增收紧密挂钩,确保数字与项目的统一。强化“请进来”和“走出去”招商,成功引进北京银行、国元证券、平安保险等一批优质服务业项目。狠抓商贸繁荣。成功举办第二届“东湖春天购物节”系列活动,加盟商家营业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23.7%。抓住中博会在昌举办契机,精心举办“东湖区2010年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东湖区现代服务业暨青山湖西岸发展论坛”等节会活动,搭建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平台。狠抓楼宇经济。制定出台《东湖区2010年楼宇经济奖励办法》,对辖区内67栋楼宇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建立电子档案,增强各单位参与楼宇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进北京银行、平安保险公司、安邦财险江西分公司等40余户企业落户商务楼宇。狠抓税源培育。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发放个人创业贷款2297万元;全面运行税源动态管理系统,并增设“两业”收入信息平台,积极开展税源排查摸底,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96.35%。

二、狠抓城建展成果,城区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大力推进沿江中、北大道连通改造工程塘子河地块拆迁,3个月内完成914户共8.94万平方米拆迁。加快滨江路网建设,规划一路、四路、六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出新路精品路打造方案设计,建成七里村、赣桥南路两处社会化停车场。圆满完成50栋房屋立面改造、赣江东岸36处房屋景观亮化;大力实施象山北路等10条道路的店招店容整治,整改率达100%。深入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完成16万余株月季栽种和19处拆迁建绿工作,高品质实施八一公园改造,富大有堤绿色长廊和二经路等一批精品园林景观示范路建设成效彰显。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以“四城同创”迎检为契机,加强城市管理的统筹调度和管理考核,全区数字城管网问题整改率达95.69%,为南昌通过国家卫生城复检做出积极贡献。实施公共休闲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园林绿化养护。

三、优化服务强特色,社会民生不断改善。把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投入资金1.12亿元,大力推进60项民生工程。促进就业成效明显。高标准建设东湖区创业指导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校园创业孵化基地。为281位就业困难人员购买了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全年新增就业1.13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4050”人员再就业228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全区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11.5万人次,征缴基金6166万元。最低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05.6万元,发放物价等各类补贴107.5万元。进行临时救助3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约20万元。健康服务水平提升。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光明·微笑”工作任务。为8.12万人提供近50万次公共卫生“一卡通”服务,免费金额达751.6万元。继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区计划免疫五苗及新增苗接种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狠抓计生服务提升和利导政策落实,全年实施各类免费检测2.5万人,免费金额33万元。教育公平优势显现。投资500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阳明学校,对城北学校、邮政路小学(二部)等6所学校进行改造。成功实施邮政路小学与凤凰坡小学、东湖银星艺术学校合并重组,选派育新学校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入驻阳明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先后举办、承办东湖区“首届本土文化展示周”、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江西赛区初赛、美国篮球明星选秀赛、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等一批高规格文体赛事。培智学校学生在第五届全国特奥会比赛中取得37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得到省政府嘉奖。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全面推广老城区物业管理经验,完成9个小区选点;安装社区路灯500余盏,新建街头绿地、小广场18处,完成铁街社区、青桥社区等20个社区的绿化美化。成功完成省、市国有企业改革生活区移交。

四、强化责任重防控,稳定大局不断巩固。实施大综治工程。推进“天网”工程建设,辖区安装探头800多个,强化社会面管控。成立校园护卫队,加强技防,保障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积极探索和谐平安创建新模式,精心打造光明社区综治示范点,建立交通事故速裁法庭,着力构建“三调联动”化解交通事故纠纷新机制。推进大信访格局。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推进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建设,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力量。落实专项资金,化解了一批重信重访和历史积案。构筑大安全防线。组建全区应急救援综合大队。认真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受到全市表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启动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勤政廉政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及重大决策各项制度,重视法律、经济顾问团队作用,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律化水平。探索人才管理新路子,通过政策吸引、考录招聘等方式,公开选聘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行政效能全面强化。稳妥推进区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和“内提效率、外塑形象”等活动。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建立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公务卡试点。建立政府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政务督查督办,保障政令畅通。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大力开展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核发工作,“五五”普法验收得到上级高度肯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全年办理人大建议32件,政协提案141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与此同时,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喜夺“双拥”六连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武装、人防、审计、档案、工商、质监、税务、国土、执法、老龄、对台、红十字会、助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东湖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积极参与、共同奋斗,得益于区政府班子的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得益于全区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得益于广大驻区单位的同心同力、关心帮助,特别是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东湖建设与发展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困难和压力:经济总量稳步上升,但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高端商务楼宇还不多,区域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受发展空间小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做大财政蛋糕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承载力不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任务仍然繁重;社会格局总体平稳,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干部队伍作风转变较快,但少数干部适应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要求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执行力、操作力还需要加强。对此,区政府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十二五”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过去五年,是东湖发展最快的五年;今后五年,是东湖发展艰难的五年。全市启动轨道交通建设,3—5年的建设周期,将对全区道路交通体系、经贸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全区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十二五”时期必将成为加快东湖发展的“凤凰涅槃”阵痛期、“蓄势突破”战备期。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并进行有效应对。“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积极应对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层次升级和城市功能完善、形象提升,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三区”建设新跨越,进一步增强东湖发展质量和后劲,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

“十二五”期间,东湖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战略目标为: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8.2亿元,年均递增11%;财政总收入突破42.8亿元,年均递增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16亿元,年均递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62.4亿元,年均递增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21.1亿元,年均递增16%。

城区面貌日新月异。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5%。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魅力不断彰显。

社会事业繁荣活跃。大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姻登记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区、全省社会化养老先进单位,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 

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在全省率先创建“创业型城区”,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 万人,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定一个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更高水平上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科教文卫中心区、和谐诚信文明区”建设,不断完善和充实其发展内涵,力争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位次前移,增强东湖作为全省核心城区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实现两个融入

以现代服务业为切入点,全面融入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局。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品牌效应,大力推进“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和改革发展先行先试工作,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全面融入全市改造提升老城区工作大局。努力完成区域内轨道交通建设拆迁任务,并同步推进道路改造、节点改造、低洼地块改造等工作开展,浓厚大拆大建氛围,让城区面貌和功能实现质的提升。

三、推动三个提升

推动经济层次提升。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抓手。围绕目标优化主导产业布局。按照“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定位,培育一批规划有序、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一核二轴三片四带”产业布局。一核:即以八一广场为中心沿中山路、八一大道、北京西路向外辐射,建设全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两轴:即构建沿八一大道、青山路发展轴,沿阳明(东)路发展轴。三片:即发展三个重点片区,分别为以环湖环阁为主体的城南片“旅游文化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滨水滨江为主体的城西北片“商贸商务服务集聚区”、以洪都北大道—青山湖西岸为主体的城东北片“城市综合体集聚功能区”。四带:即四条特色现代服务产业带,分别为中山路—胜利路时尚购物商业商务带、叠山路—八一大道—中山路金融商务带、滨江路观光休闲商务带、阳明东路—青山路景观商业商务带。注重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积极应对轨道交通建设影响,以金融保险、证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信息与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举全区之力推进青山湖西岸开发,撬动城北片区整体繁荣。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精心做好每个站口的商业规划和建设,推进专业街、特色街打造,引导、带动全区传统商业提升。

推动城市形象提升。高起点谋划。认真对接全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功能布局,将全区划分为金融服务区、科教功能区、商业购物区、商贸物流区、文化创意区、旅游休闲区、居民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信息服务区、行政办公区、综合功能区和城中村组团等13大功能区,并按条件成熟程度有序推进,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实效性。高标准建设。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每一项建设工程都当做艺术品和城市的标志建筑,在形象设计、功能规划、建筑质量等方面精益求精,体现全省一流水准。强化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探索建立保证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准入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城市高品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高水平管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开创建管分离、权责分明、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格局。以数字城管系统为依托,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解放思想,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社会和谐程度提升。围绕“在全市保持领先、在全省争创品牌、在全国产生影响”的目标,推动社会事业持续繁荣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大力整合科技资源,健全政府搭台、行业牵引、市场中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调整、优质资源共享、教育质量提升等六大工程,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打造东湖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等四大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全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巩固全区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三区”建设意义重大。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清醒、更加周密、更加充分地做好工作谋划和安排,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展现亮点。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三区”目标和“蓄势能、打基础、促转变、谋长远”要求,以“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为抓手,抢抓轨道交通建设机遇,以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高效的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城市文明和谐、社会繁荣稳定,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301.86亿元,增长11%;

财政总收入23.69亿元,增长1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58亿元,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32亿元,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9427万美元,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16.61亿元,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于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谋求更大的跨越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实施“三产富区、开放强区”主战略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核心战略,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促增长的主动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增强主动性。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专业部门牵头示范、经济部门全力参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考核方式和激励机制,坚持任务推动与奖惩促动并重,注重引资引智、招大引强。突出针对性。主攻现代服务业招商,坚持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功能,突出加大对央企、省企、企业区域总部、要素交易平台等项目招商力度;发挥金融产业聚集优势,加强银行、证券、保险、评估、抵押等领域招商,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实效性。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参加、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提高东湖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招商方式,更多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提升招商成效。成立专门队伍,精心实施七城会节庆招商,跟踪对接重大项目,优化重点企业服务,鼓励落户企业增资扩容,推动经济发展。

优化楼宇经济质量,推动产业提升。坚持楼宇经济主导地位,重点发展,优先服务。以规划引领产业提升。按照专业化、特色化、产业聚集发展要求,结合“十二五”楼宇经济规划,深入调研,科学定位单栋楼宇产业,并配套出台差异化考核方案和奖励政策,推动规划成果落实。以政策扶持产业提升。认真抓好东湖区楼宇经济奖励办法等政策落实,并借鉴经济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楼宇经济扶持力度。突出对紫金城、蓝天碧水、金涛国际、智能广场等容量较大、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楼宇进行重点扶持,全力提高楼宇入驻率和产出率,以增量促总量、优质量。以服务推动产业提升。把楼宇作为招商重要载体,继续实行“楼宇资源招商共享”制度,以企业区域总部为重点,全力推进楼宇招商。重视发挥楼宇业主委员会作用,建立街道、部门领导联系商务楼宇制度,积极组建楼宇经济协会,优先实施商务楼宇功能配套,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

繁荣活跃商业贸易,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做精传统商贸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重,推动商贸业在发展中逐步提升,在提升中不断繁荣。打造节庆品牌,提升东湖商贸影响力。按照“有特色、有内涵、有实效”要求,精心筹备第三届东湖春天购物节,再结合举办七城会等契机,积极主办、承办一批商务节庆活动,壮大精品商务会展经济。提升商业品位,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巩固提升叠山路、民德路、象山北路业态转型成果,进一步做强特色,形成品牌,提高经济贡献度。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注重资源整合,通过实施道路改造完善功能、建筑立面改造优化环境、招引培育龙头强化支撑,提升一批重点街区商业品味、经济效益。以实施交通银行地块、后墙路口地块、滕王阁大景区改造和加快建设出新巷精品街等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胜利路商业街区。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行重点商区“行业准入”制度,推进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发展、鼓励百姓创业。认真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尤其是利用好银行聚集东湖的优势,多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提供优质服务,为银行推荐更多的优质客户,实现良性互动、双赢发展。加强民营企业主培训,发挥区小企业创业基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校园创业孵化基地作用,激发创业热情。积极组建行业协会,推动企业良性竞争、合作共赢。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作为促发展的主抓手。立意高远争政策、谋划项目。充分发挥东湖区位优势,加强对上沟通联系,积极为加快东湖发展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全力推进“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做好改革发展先行先试工作,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精心编制2011年全区重大重点项目规划和政府投资项目库,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点强攻坚、落实项目。精心规划,大力推进青山湖西岸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生态环保、生态旅游、商务办公、商住休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都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核心板块。对央央春天、五湖大酒店、赣昌大厦、新奥燃气、和平里大酒店等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快速推进。强化责任抓调度、推进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狠抓项目调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适时开展全区项目建设巡查,大力推进已落户项目早见效、在建项目早完工。

二、致力于提升城区品质,努力在城市建设管理上谋求更新的突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融入全市“山江湖”综合开发大局,以“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叠山路、二七北路、苏圃路、富大有堤、象山北路等5条道路提升改造。加快推进规划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北片区路网框架。以实施“迎城运百路大会战”为契机,强化化粪池、管线及下水管网整治。以居民小区(院落)为单位,以保洁、保安为重点,实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准物业管理。加快停车场建设,继续巩固、完善八一公园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环境。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城北片区服务功能。

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旧城改造。主动对接、认真完成区域内轨道交通建设拆迁任务。大力推进青山南路低洼地改造、苏圃路老城区改造、李家庄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启动文教路与洪都北大道地块、环丘街地块、芭茅巷地块等低洼地块改造,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跟进,大力推动胜利路交通银行、江畔丽都停车场拆迁。

突出实施绿化亮化,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深入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重点加快蛟溪岛苗木基地建设,栽种树木1万株;做好二经路、子固路绿化景观改造;全面启动拆迁还绿(二期)工程,对13处点位实施拆迁还绿。落实全市“十城万盏”半导体节能路灯示范应用任务,大力实施赣江东岸景观亮化(三期)工程。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继续做好辖区内油烟噪声、污染减排的环境监察。

创新完善管理方法,切实提升城市形象。按照“精细化、长效化”要求,分类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动态监管。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加快重点、难点问题整改速度。继续实行区管公厕清洁维护和建筑渣余土清运业务公开招标,加强沟管化粪池管护,注重污染源动态调查。创新管理模式。认真开展新型集贸市场管理机制试点,提升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和宣教活动,实现城市形象与市民素质同步提升。总结推广社会化养老、社区食堂等经验,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管理重心下移。以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设立社区环卫工作站,突出抓好间距路和社区环境管理,完善工作网络。

三、致力于提升惠民水平,努力在改善民生民利上谋求更好的成效

按照“重视加强、投入增加”和“动态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投入资金3亿余元,大力抓好八个方面、60件民生实事落实。

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办好8件实事:1.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人数、提高城镇就业率;2.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加强创业培训;5.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6.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大力扶持创业;7.以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和社区食堂为依托,搭建创业培训平台和实训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8.组建就业直通车援企稳岗服务队,扩大就业,推动发展。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办好6件实事:1.扩大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2.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范围;3.提高失业保险统筹水平;4.继续做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5.补助大学生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6.扩大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

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办好10件实事:1.提高城乡低保标准;2.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3.提高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老弱病残职工救济补助标准;4.继续实行特困居民死亡免费火化遗体制度;5.落实地方救灾配套资金,抓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落实;6.关心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7.继续对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给予补助;8.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9.落实城乡医疗救助配套资金;10.积极帮助残疾人康复。

积极扶持教育发展。办好5件实事:1.继续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5000万元高标准改扩建滨江学校,对青桥学校进行加固改造,改善北湖小学等学校办学条件;2.继续对全区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中小学地方课程通用教材和饮用水;3.完善教学设施,更换一批学生课桌椅;4.继续对全区家庭贫困学生和患有重大疾病学生发放扶贫助学基金;5.完善多渠道筹资助学政策,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

努力提升健康水平。办好12件实事:1.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常态管理,积极开展辖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筛查,并对贫困者实施免费救治;2.加速消除麻疹、控制乙肝的进程,保持并提高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国家基本药物比例;4.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8元提高到20元,投入544万元提供公共卫生“一卡通”服务;5.以实施全省免费婚检试点城区为契机,大幅提高婚前婚检率;6.继续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争创“全省慢病防治工作先进区”。7.对低保残疾人家庭独生子女考取大专和本科的,分别给予1000元和2000元奖励;8.对贫困家庭独生女孩就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发放600-800元助学金;9.为农村纯女户办理养老保险,实现投保率100%;10.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最高为每人1200元的扶助金;11.按照每人720元的标准,为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扶金;12.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为农村独女二女不再生育家庭办理计划生育补充养老保险。

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办好4件实事:1.整合全区文化资源,组建“东湖舞集”舞蹈团、百花艺术团,打造2支老年合唱团、1支民间灯彩表演队;2.举办“社区大舞台、居民乐开怀”百场演出进社区活动;3.通过免费培训、免费阅读、绿色网吧等形式,提升文化服务;4.继续开展流动电影、流动书屋进基层、进社区活动。

大力优化社区服务。办好5件实事:1.积极推广社区食堂模式,完善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提升政府服务功能;2.进一步加强“12343家政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家政服务水平; 3.继续深入推进老城区准物业管理工作;4.打造1个科技示范社区,建设1-2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5.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继续实施法律援助。

着力改善生活环境。办好10件实事:1.安装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器材60件,新增设群众健身活动场馆3-5个;2.完成全区间距路、社区路灯安装;3.以小街巷、楼道庭院为重点,添置、更换果壳箱1600个;4.投入3450万元,对23个社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5.新建两个500平方米以上的社会停车场;6.投入1600万元,实施24栋建筑立面改造;7.投入1000万元,实施青山南路、民德路、叠山路、福州路店招、管网等外立面整治;8.投入400万元,实施章江路等3家集贸市场升级改造;9.实施东、南、北“三湖”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三湖”水环境好转;10.投入1.1亿元,开展“迎城运百路大会战”,实施57条道路改造。

四、致力于提升特色品牌,努力在繁荣社会事业上谋求更优的局面

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开展“以诵读传承经典文化、以书香营造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大优秀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提升教育软实力。加大投入,规范发展学前教育,组织东湖幼儿园、出新幼儿园参评全省优秀示范幼儿园。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扶持力度,支持培智学校争创“全国特殊学校言语语言康复实验示范校”。

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推进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社区生殖保健中心服务室,进一步夯实计生工作基础,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发挥流动人口计生服务车作用,全面推广商务楼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模式,提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彰显文化旅游魅力。继续办好“百花大舞台、月月都精彩”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唱响“百花大舞台”文化品牌。实施创作“一首好歌、一个精品舞蹈、一本精品图书”的“三个一”工程,力争在文艺精品创作上取得新突破。创造条件提供文化产品布展场地,为民间收藏家、民间艺术爱好者搭建展示平台。积极承办江西省首届合唱艺术节,办好第十届百花洲旅游文化节,扩大东湖文化影响力。整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编著《东湖遗韵》。依托区域内丰富旅游资源,借助七城会契机,推出东湖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将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打造成全省工业遗产旅游景点,积极推进七里村夜市一条街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古色旅游。筹建“东湖曲苑”,探索本土文化特色旅游新途径。积极探索南昌瓷板画产业发展模式,精心打造省级名牌旅游商品。

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发挥好“区长手机、区长信箱”的作用,开展突出信访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认真做好积案化解工作。稳步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注重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健全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网络,重点打造豫章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开展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消防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法治东湖”创建。

五、致力于提升社区自治,努力在夯实基层基础上谋求更强的保障

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家改居”,认真做好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干部职业资格制度,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并积极吸纳社区单位广泛参与,探索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三位一体”新模式,提高社区自治能力。

强化社区自治制度保障。尊重社区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对社区管理公共事务多支持、多指导、多服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街道社区与区直单位的权责关系,探索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以市民学校为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经常开展“互爱互助、和睦相处”、“社区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主人翁意识。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指导社区认真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社会矛盾调停化解等工作,注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大力开展“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创建,继续开展争当社区“好管家”活动,评选、奖励先进社区,打造精品社区,推动东湖和谐发展。

切实抓好统筹协调,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注重数据开发运用。继续扎实做好人防、武装、审计、档案、工商、质监、税务、国土、执法、双拥、优抚安置、老龄、对台、红十字会、助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六、致力于提升执政能力,努力在强化自身建设上谋求更高的成就

实现东湖在新起点上的新跨越,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区政府的神圣职责。我们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善有作为,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政府。

在增强本领、破解难题中作表率。牢固树立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直面发展挑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应对轨道交通建设、有效拓展发展空间等重大课题加强学习和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提升推动东湖发展的水平和成效。坚持政府工作例会制度,发挥政务督查领导小组作用,完善政府工作督查督办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进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在依法行政、提高效能中作表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自觉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积极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注重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注重重大决策实施的绩效评估。将法制、服务、责任的理念贯穿于行政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丰富公开形式。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和“内提效率、外塑形象”等活动,不断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部门、街道双向考核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服务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

在亲民为民、勇于创新中作表率。按照“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的要求,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坚持发展为大、民生为重、创新为要,继续把政府工作重点、财力保障重点向公共事业、民生事业倾斜,凡是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人民的事,锐于创新、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不推诿、不扯皮、不懈怠。

在勤政廉政、提升形象中作表率。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监管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察,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注重完善制度强化源头防腐,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宏图凝众志,重任催奋进。东湖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转折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锐意进取,奋勇拼搏,为推动“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实现东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